批把一词来源于哪里?带你探寻枇杷奥秘

“枇杷”这一独特的春夏应季水果,自古以来就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和实用价值。

枇杷甜美的果肉、独特的生长习性以及深厚的枇杷文化底蕴,都使得枇杷成为人们心中的珍馐美味与文化象征。

批把一词来源于哪里?带你探寻枇杷奥秘

让人不知的是,最初的枇杷命名来源于宫廷音乐表演的奏乐乐器“琵琶”,但很多地方却将枇杷称为“卢橘”。枇杷乃非橘,枇杷与橘有着怎样的功史“渊源”?又有哪些食用价值和药用价值?因为“枇杷”的存在,又发生过哪些与枇杷有关的历史故事?

本期图文,清江鹤将与各位亲们各位老师重点关注和聊聊关于枇杷的话题,旨在带领各位亲们各位老师一起探寻枇杷的基本生物学特征、生长习性,以及其食用、观赏和药用价值,并追溯与枇杷相关的历史故事,最后解读枇杷所蕴含的深刻寓意。希望你喜欢并积极参与互动评论,转发分享本期图文。

批把一词来源于哪里?带你探寻枇杷奥秘

枇杷是一种常绿的小乔木:

枇杷树是一种四季常绿的小乔木,树形优美,叶片翠绿。高约8~10m。小枝粗壮呈黄褐色且密生灰棕色的绒毛。叶革质倒卵形或椭圆形,叶柄较短且有灰色绒毛。

花序顶生园锥花序,其花朵洁白如雪,散发着淡淡的清香,是冬季里(10月~12月)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枇杷果实呈椭圆形或球形,每果长约3㎝~5㎝,果皮金黄光滑,尤如乐器之中的“琵琶”,故最初的枇杷被称为“琵琶”而非枇杷。

枇杷果肉柔软多汁,口感鲜美。种子球形或扁球形,褐色光亮。枇杷的生长习性独特,它不畏严寒,能在冬季开花,春季结果,成为果树中的佼佼者。

图片05~06):集中上市的枇杷果

批把一词来源于哪里?带你探寻枇杷奥秘

枇杷有白肉和红肉品种之分。喜光喜温耐阴不耐严寒,生长发育缓慢,最宜生长发育温度在12℃~15℃。枇杷冬季温度不低于5℃,花果期的最低温度不得低于0℃。

枇杷是历经四季的夏熟(露地种植)水果。清代陈淏子在《花镜》中说:“枇杷果大独备四时之气者”。也就是说枇杷“秋天蓄蕾,冬季绽花,春来结籽,夏初成熟”。此乃为果树中独有。

枇杷有极高的食用价值与观赏价值:

枇杷的食用价值极高,其果肉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膳食纤维和矿物质,果糖,胡萝卜素,及各种微量元素等营养成分,具有润肺止咳、清热解毒的功效。

批把一词来源于哪里?带你探寻枇杷奥秘

在炎炎春夏之交,一颗清甜的枇杷便能带来无尽的清凉与舒适。多食枇杷有助于消化。

此外,枇杷树的树形优雅,枝叶繁茂,花朵洁白如雪,果实金黄诱人,极具观赏价值。在庭院或公园中常种植枇杷树,不仅能美化环境,还能为人们提供一处避暑纳凉的佳地。

枇杷除食用和观赏价值外,还具有极高的药用价值:

枇杷不仅可以食用观赏,还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

枇杷的叶、花、果实均可以入药,具有治疗咳嗽、润肺养阴、清热解毒等功效。在中医理论中,枇杷被广泛应用于治疗各种呼吸系统疾病。但是枇杷果仁不能食用(谨防“氰”中毒),孕妇不宜多吃枇杷(谨防腹泻或引起腰疼),糖尿病人少吃枇杷(控制糖的摄入量)。

批把一词来源于哪里?带你探寻枇杷奥秘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枇杷止咳是“叶片”入药的功效,而非鲜食的枇杷果肉。也就是说枇杷果实没有“止咳平喘”的作用,只是一种普通的果实而已。

枇杷源于“琵琶”,又称为“卢橘”:

枇杷又称为“批把”源于“琵琶”,缘于胡人骑在马上的弹奏乐器“琵琶”。汉代刘熙《释名》中载:枇杷本出于胡中,马上所鼓也。推手前曰枇,引手却曰杷。清代汪道谦等人编著的《释名》中:“批”释“枇”,“把”释“杷",亦即“批把”为“枇杷”。

直至魏晋时,“枇杷”就正式演变为“琵琶”。在晋代傳玄《琵琶赋序》之中,“枇杷”就成了人们常吃的一种普通水果。

那么,为什么很多地方又把“枇杷”唤为“卢橘”呢?

批把一词来源于哪里?带你探寻枇杷奥秘

在古代的四川眉山一带,盛产枇杷。苏轼记忆中的“卢橘”就是这种味道鲜美的枇杷。

苏轼在《直觉院有洛花,花时不暇住,四月十八日与刘景文同住~赏枇杷》中说:绿暗初迎夏,红残不及春。魏花非老伴,卢橘是乡人。井落依山尽,岩崖发兴新。岁寒君记取,松雪看苍鳞。

苏轼说:牡丹花并不是他一直以来的陪伴,而“卢橘”才是他的老乡。“卢橘”就是“枇杷”。

所以,他在《食荔枝》中写道:“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杨梅次第新。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诗中的“卢橘”就是枇杷。

批把一词来源于哪里?带你探寻枇杷奥秘

东园载酒西园醉,一树枇杷一树金:

枇杷还与众多历史文化故事紧密相连。据传,古代文人墨客常以枇杷为题材,吟咏其美丽与寓意。枇杷在诗词歌赋中成为了美好、纯洁的象征。

南宋戴复古在《初夏游张园》之中说:“乳鸭池塘水浅深,熟梅天气半阴晴。东园载酒西园醉,摘尽枇杷一树金。”写的就是作者在“农家乐”里宴饮的生活场景。

唐代诗圣杜甫在《田舍》之中说:“田舍清江曲,柴门古道旁。草深迷市井,地僻懒衣裳。榉柳枝枝弱,枇杷树树香。鸬鹚西日照,晒翅满鱼梁。”说的就是枇杷是夏初时节最早成熟的水果。所以,唐柳宗元也在《奉寄湿州》中说“寒初茶橘柚,夏首荐枇杷”。枇杷就成了“夏初第一果”。

批把一词来源于哪里?带你探寻枇杷奥秘

在历史的长河中,枇杷也留下了许多动人的故事。

唐代北方人岑参在《赴嘉州过城固县寻永安超禅师房》中说:“满树枇杷冬著花,老僧相见具袈裟。汉王城北雪初霁,韩信台西日欲斜。门外不须催五马,林中且听演三车。岂料巴川多胜事,为君书此报京华"。

诗中讲的就是岑参人生中第1次在旅居汉中城固县时,看见冬季的枇杷树开花,非常兴奋,就把这个“胜事”作为特大新闻,赶紧写信给在京的朋友“报喜”。

宋代周必大在《枇杷》中说:“琉璃叶底黄金簇,纤手拈来嗅清馥。可人风味少人知,把尽春风夏作熟"。

周大诗人很少看见过枇杷,对于他这个北方人而言,枇杷只不过是“图片”上的水果,所以在见过且品味枇杷之后,他才感慨:“枇杷如此美妙的风味,可惜知道的人太少了”。

批把一词来源于哪里?带你探寻枇杷奥秘

这些历史故事不仅展现了枇杷的美味,更凸显了其在古代社会中的重要地位。这些历史故事不仅丰富了枇杷的文化内涵,也使其成为了中华民族传统历史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枇杷寓意着美好吉祥和团圆:

枇杷在中华传统历史文化之中寓意着美好、吉祥和团圆。其金黄的果实象征着丰收和富贵,而洁白的花朵则寓意着纯洁和高雅。

在传统节日和庆典活动中,人们常常以枇杷作为礼品馈赠亲友,寓意着美好的祝福和期望。此外,枇杷还象征着坚韧不拔的精神,它能在严寒中傲然绽放,展现出顽强的生命力。

枇杷与柑橘配植,有“招财进宝”的祈愿。枇杷与石榴配植,有“多子多福”的喻意。枇杷与“银杏”配植,有“金玉良缘”的美好祝福。

批把一词来源于哪里?带你探寻枇杷奥秘

品味枇杷,感悟生活:

枇杷以其独特的生物学特征、生长习性以及丰富的食用、观赏和药用价值,成为了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通过探寻枇杷的奥秘和品味其美味,我们不仅能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与美妙,更能从中领悟到生活的真谛和人生的哲理。

让我们在品味枇杷的同时,也学会珍惜生活中的每一份美好与感动。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探挚号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的内容,本站将立刻删除。

(0)
一叶知秋
上一篇 2024年4月29日 上午9:50
下一篇 2024年4月30日 上午9:0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