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901年首次颁发诺贝尔奖开始计算,诺贝尔奖实际上已经诞生122年之久了。诞生之初,诺贝尔奖的所有奖金只是诺贝尔临终之前提供的3100万瑞典克朗遗产。
诞生之初,诺贝尔奖只有五个奖项,分别是物理学奖、化学奖、和平奖、文学奖、生理学或医学奖,每一项的奖金为15.08万瑞典克朗,合计为75.4万瑞典克朗。也就是说,即便是按照当时的每项奖金只发放15.08万瑞典克朗来计算,那么这122年来诺贝尔奖应该是已经发放了9198.8万瑞典克朗,足足是诺贝尔遗产的3倍左右。
然而,据新京报公布的数据显示,截止到2021年底诺贝尔奖剩余的奖金规模为61.03亿瑞典克朗(约合40.66亿元人民币)。究竟是何种原因,才会导致诺贝尔奖金在122年之后越发越多呢?这个问题就不得不深究到诺贝尔奖背后的管理者:诺贝尔基金会。
诺贝尔
事实上,像诺贝尔基金会这种为学术研究而设立的奖项一般分为两种形式,即永续型、花费型。顾名思义,花费型的做法就是有多少钱,花完了就了事,除非有外人捐赠,否则这类奖项将会在奖金花完后关闭。与之相比,永续型则追求的是将某奖项永久存留下去,诺贝尔奖正是这一类。
如何才能做到经久不衰?其实这个问题诺贝尔在世的时候他就已经考虑到了。诺贝尔在遗嘱里明确标注,诺贝尔奖每年颁发出去的奖金,只能是用遗产本金投资赚来的利润,不能用本金去发奖金。不仅如此,基金会还不能投资股票,只能是放在银行里收利息,或者是投资一些实体的经济。然而,这条遗嘱到后面却成为了诺贝尔基金会运行的枷锁。
在一开始的十几年时间里,诺贝尔基金会按部就班的按照诺贝尔老爷子的嘱托,每年都举办诺贝尔奖活动,直到1914年危机才突然降临。
斯德哥尔摩诺贝尔中心
1914年7月28日,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这件事很快就波及到了中立国瑞典。为了应对战争,瑞典当时不断下调银行存款利率、延期国债偿付时间。这个时候,诺贝尔基金会每年光是缴纳的投资税就已经高达10%,基金会开始捉襟见肘。
1915年,瑞典突然增加了一项临时国防税,这也就直接导致诺贝尔基金会需要缴纳双倍的税。一时间,诺贝尔基金会的本金开始变得越来越少,诺贝尔奖金也在逐步削减。
时间来到1923年,这一年诺贝尔奖学金的金额是历史上最少的一年:11.4935万瑞典克朗。由于当时连年混战,11万瑞典克朗经过通货膨胀后已经不值多少钱了,已经违背了当年诺贝尔设立诺贝尔基金会时的愿望:保证获奖的教授20年内不拿工资的情况下,光靠奖金仍旧能够继续研究。
诺贝尔奖颁奖现场
1931年9月18日,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一战时诺比尔基金会的资金紧张情况再次重现了一番。1953年,这时第二次世界大战虽然已经结束8年,但这时的诺贝尔基金会剩余的资产只剩当初的三分之一,诺贝尔想要成立的永续型基金的梦想基本上不可能实现。
为了改变这一现状,唯一能够解决的办法就是打破诺贝尔当初对基金会设下的枷锁,将基金会的本金拿去投资股票和房地产。不仅如此,瑞典还取消了对诺贝尔基金会的纳税义务,改为免税待遇。此外,美国也规定自1953年起对诺贝尔基金会免税。就这样,诺贝尔基金会才得以快速发展。
得益于上个世纪7、80年代全球资本市场和房地产市场的迅猛发展,诺贝尔基金会得以在1991年的时候重回巅峰。那一年,诺贝尔奖金高达600万瑞典克朗。2000年1月1日,诺贝尔基金会被允许将投资资本市场和房地产市场得来的利润用于发放诺贝尔奖金。同年,诺贝尔奖金第一次突破了1000万瑞典克朗。
时至今日,虽然诺贝尔基金会已经成立了122年,但由于其仍旧拥有高达40亿元人民币的资本,只要基金会接下来仍旧严格按照以往的经验以及诺贝尔的遗嘱去做,相信诺贝尔奖会一直传承下去。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探挚号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的内容,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