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和立冬有区别吗?节气的差异与由来

在二十四节气中,立冬和冬至常常让人感到有些混淆,它们的确存在诸多相似之处,但也有着明显的区别。今天,就让我们一同深入探究立冬和冬至的不同之处,以及它们各自的由来。

冬至和立冬有区别吗?节气的差异与由来

一、立冬与冬至的区别

  1. 时间差异
    立冬在公历每年 11 月 7 - 8 日之间,此时太阳位于黄经 225°,是干支历戌月的结束以及亥月的起始。而冬至日一般在公历的 12 月 21 日或 12 月 22 日,因其并非固定于特定一日,所以和清明一样,被称为“活节”。
  2. 含义有别
    立冬意味着冬季的开端,“立”即开始之意,此时天气由凉渐冷。冬至则表示冬天真正到来,“至”即到达之意,此时天气更为寒冷。
  3. 气候不同
    (1)立冬时,我国古代将其后每 5 天分为三候:一候水始冰,水开始能结成冰;二候地始冻,土地开始冻结;三候雉入大水为蜃,野鸡一类的大鸟不多见了,而海边能看到与野鸡相似的大蛤,古人认为雉到立冬后变成了大蛤。
    (2)冬至在天文学上被视为冬季的开始,但对于我国多数地区而言,这一认定偏迟。冬至期间,西北高原平均气温普遍在 0℃以下,南方地区约 6 - 8℃。不过,西南低海拔河谷地区,即使在最冷的 1 月上旬,平均气温仍在 10℃以上,可谓全年无冬。此外,冬至日是一年中白天时间最短的一天,此后太阳直射点逐渐向北移动,北半球白天逐渐变长,夜间逐渐变短,民间也有“吃了冬至面,一天长一线”的说法。并且,冬至开始“数九”,其相关歌谣广为流传。
  4. 习俗各异
    立冬习俗有迎冬、贺冬、吃水饺。冬至习俗则包括吃水饺、滕州羊肉汤、江南米饭、台湾糯糕、台州擂圆、苏州酿酒、江西麻糍等。

二、立冬的由来
立冬最早出现在《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书中提到:“立,建始也。”又说:“冬,终也,万物收藏也。”意味着冬天来临,农作物已收成并储藏,代表着作物的结束和动物的冬眠。立冬时节,草木凋零,万物蛰伏等待春天,古时人们将立冬分为三候,以表明冬天正式到来,即一候水始冰、二候地始冻、三候雉人大水为蜃。

三、冬至的由来
冬至是“二十四节气”之一。汉武帝时期,二十四节气被吸收入《太初历》作为指导农事的历法补充,采用“平气法”划分节气。“平气法”通过测影确定黄河流域的日短至作为冬至日,将冬至与下一个冬至之间的日期平均分成十二等分,称为“中气”,再把相邻“中气”之间的日期等分,称为“节气”。平均每月有一个“中气”与一个“节气”,共同构成了“二十四节气”。

总之,立冬和冬至虽然都标志着季节的变化,但在时间、含义、气候和习俗等方面都有所不同,了解它们的区别和由来,能让我们更好地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探挚号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的内容,本站将立刻删除。

(0)
一叶知秋
上一篇 2024年7月12日
下一篇 2024年7月12日

相关推荐